1、瑪瑙石
瑪瑙石,出自遼寧省阜新市阜新縣、彰武縣。該石質地細膩,色澤光艷繽紛,紋理瑰麗,晶瑩剔透,天然麗質,是藝術雕刻之佳材。阜新是中國瑪瑙主要產地,其瑪瑙石的開采利用已有8000年歷史,歷經遼代、清代兩個繁榮時期,乾隆年間為全盛時期。
阜新市瑪瑙石儲藏量大,品種繁多。原生礦主要分布在阜新縣的老河土、十家子、蒼土、泡子、清河門、七家子,彰武縣的五峰、葦子溝等地,其中老河土鄉和十家子鄉的儲量尤多。主要品種依顏色分有:紅瑪瑙,白瑪瑙,灰瑪瑙,黑瑪瑙,綠瑪瑙等,特別是阜新縣老河土鄉甄家窩卜村的紅瑪瑙和梅力板村前山的綠瑪瑙極為珍貴。依條紋和包裹體分有:截子瑪瑙——黑白相間的層狀瑪瑙;纏絲瑪瑙——紋帶細密似蠶絲一樣層層纏繞;苔鮮瑪瑙——含綠泥石包體的瑪瑙;樹枝瑪瑙——由鐵錳氧化物生成的柏枝狀圖案;水膽瑪瑙——中心空洞中含有水液。阜新水膽瑪瑙數量稀少,是一種極為罕見的觀賞石。
阜新瑪瑙石有粒狀、短纖維狀結構,環帶狀構造,摩氏硬度為7左右,比重2.6~2.7,折光率1.54左右,斷口呈貝殼狀,玻璃光澤。顏色以白、灰白、紅、藍為主,紫、綠少量。塊度一般為1.5至5.5厘米,大者20厘米×25厘米×40厘米,最大直徑可達0.8至l米。
阜新原生瑪瑙礦產于侏羅系上統義縣組安山凝灰巖及建昌組火山熔巖、火山碎屑巖中,屬火山熱液充填型礦床。其產狀一種呈礦脈狀,受裂隙控制多為楔形,上寬下窄,礦體形態變化大,脈寬約10厘米左右,向深部有幾米延伸;另一種是瑪瑙充填在火山巖的氣孔中,形成圓形,凝聚體狀,杏仁狀等不規則形態。在原生礦周圍的殘坡積層和沖積物中有瑪瑙砂礦形成,優質的瑪瑙亦集中在沉積物中。其顏色秀麗,質地細膩堅韌,中間有時有孔洞及水晶芽,塊度大的達十幾公斤。
◎資料:瑪瑙石是具有紋帶構造的玉髓,屬一種膠狀礦物,是火山溶巖噴發時由二氧化硅沉積而成,具有同心層狀和不規則紋帶、纏絲構造。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硬度為6.5~7,比重2.65,斷口呈貝殼狀,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澤,旇з|純者為白色,含有色離子或其它雜質時,會出現灰、紅、藍等色。
2、岫巖玉石
岫巖玉石,又稱岫巖玉、岫玉,主要出自遼寧省鞍山市岫巖縣。岫巖玉的主要礦物是蛇紋石,形成于鎂質碳酸巖的變質大理石中,外觀多呈青綠色,黃綠色,細分有深綠、綠、淺綠、黃綠、灰綠、黃褐、棕褐、暗紅、蠟黃、白、黃白、綠白、灰白、黑等色;具有強烈的蠟狀光澤、玻璃光澤,有的顯油脂光澤;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數透明。岫巖北瓦溝礦岫玉開采歷史悠久,儲量豐富,為當前主要產玉礦區,產量占全國60%左右。
岫巖玉物質成分復雜,物理性質等多有差別,亦可分為岫巖蛇紋石玉、岫巖透閃石玉、岫巖綠泥石玉。岫巖蛇紋石玉摩氏硬度為3.5~6之間,大都低于5.5度,比重2.5~2.8,質地細膩而均勻,水頭較足,透明度高,性軟而脆,帶有油脂光澤,顏色通常以青綠為主,也有青黃、白、深綠、黑灰、暗紅等雜色。岫巖透閃石玉摩氏硬度為6~6.5,與新疆的和田玉同質,其極品岫巖白玉的玉質與新疆和田"羊脂白"等同;其中的河磨玉有黃白色、墨綠色、青灰色,以黃白色為最佳,玉質純凈、溫潤、堅韌、油脂感極強,是雕刻工藝品的最佳玉料。岫巖綠泥石玉摩氏硬度近于3,發現于岫巖縣元古代遼河群大石橋組白云石大理巖中,與蛇紋石玉、透閃石玉、滑石、菱鎂礦等共生,玉石含綠泥石90%以上,另含蛇紋石、白云石等。
岫巖玉的顏色與鐵含量有關,一般鐵含量多時色深,鐵含量少則色淺;透明度與礦物成分及化學成分有關,當全部由蛇紋石組成時,其透明度高,當其中鐵、鎂含量高或雜質含量達5%~10%時,則透明度差;硬度與玉石本身結構及化學成分有關,平行纖維的切面比垂直纖維的切面硬度大,而鐵含量愈大、鎂含量愈小,則硬度愈高。
岫巖玉的玉石礦體主要成透鏡體狀,賦存于古代遼河群大石橋組的富鎂碳酸鹽巖層中,其中的白云石大理巖~菱鎂礦層為最主要的含玉層位,屬于層控變質熱液交代型玉石礦床。岫巖玉在遼寧省南部遼東半島分布較廣,岫巖縣境內有10多處礦床或礦點,丹東市的寬甸縣、鳳城市、丹東等地也有岫巖玉礦床或礦點分布。
岫巖蛇紋石玉與岫巖透閃石玉,五彩繽紛,晶瑩璀璨,光澤油亮。蛇紋石玉主要產于岫巖縣哈達碑鎮瓦溝,近年在岫巖縣大房身鄉、三家子鎮也有發現。透閃石玉產于岫巖縣偏嶺鎮細玉溝,透閃石玉分為老玉、河磨玉兩類,老玉也叫細玉,產于細玉溝原生礦床,河磨玉也叫石包玉,產于細玉溝外白沙河中及其流域的泥沙中。河磨玉是細玉溝老玉礦裸露地表部分經風化破碎成塊后,被山洪沖到河水里與卵石滾動磨勵,而成卵石狀,小者十幾公斤,大者幾十噸,大多河磨玉都有一層二、三厘米厚的紫褐色表皮,內中玉質鮮艷細膩,極個別沒有形成表皮的被稱做"露肉"。
蛇紋石玉和老玉都是從地下原生礦床開采;河磨玉則由采玉者于每年洪水過后到白沙河里憑感覺撈取,或平時從白沙河兩岸的泥沙中采得,有時農民在院里打井或挖菜窖也偶爾挖出河磨玉。
3、金剛石
金剛石,主要出自遼寧省大連瓦房店市(原復縣)大四川、澇田溝、頭道溝一帶。遼寧金剛石質地較佳,顏色一般以無色為主,黃色次之,也有灰色或白色,還有少量褐色、淺藍色、粉紅色、黑色等;晶體多呈八面體和十二面體;顆粒大小相差懸殊,粒重零點零幾克拉至數十克拉均有,粒度大于1毫米的約占44%,完整度達70%,含包裹體的金剛石約占30%。
在瓦房店市以西,長28公里,寬18公里區域內,有金伯利巖體100多個,成群成帶分布,各巖體內金剛石含量一般為每立方米100至300毫克。巖管狀金伯利巖體形態比較復雜,地表出露形態有橢圓形、豆形、舌形、葫蘆形和不規則形等。巖管的長軸方向多為北東向和近東西向,傾向多為南東,傾角75°~85°,深部有時具多次膨大或變窄。巖管規模有數百至上萬平方米,其中42號巖管規模最大,巖石結構有塊狀、角礫狀和球狀三種類型。瓦房店已探明的金剛石原生礦床,有瓦房店42號巖管,澇田溝30號巖管,頭道溝51、68、74、50號巖管。該地金剛石有原生礦也有砂礦,在炮臺鎮頭道溝原生礦區的沖溝溝口一帶,有長2公里、寬100至300米、有厚達0.5至3米的金剛石砂礦,金剛石含量高,一般每立方米含5.78~13.62毫克,多透明無色,寶石級金剛石達70%。
◎資料:金剛石的化學成分為C,是晶體屬等軸晶系的一種自然元素礦物。晶體結構中,每個碳原子均被其它四個碳原子所圍繞,形成四面體。最典型的晶形是八面體、菱形十二面體及它們的聚形。無色透明,若含雜質則呈現黃、藍、綠、黑等不同顏色,強金剛光澤。摩氏硬度10,是已知物質中硬度最高的,但有中等八面體解理,性脆。比重3.47~3.53。在X射線照射下會發出藍綠色熒光。具半導體性能。加熱到1000℃時,可緩慢變為石墨。原生金剛石主要產于金伯利巖或鉀鎂煌斑巖的巖筒或巖脈中,砂金剛石產于沖積的砂礦中。
4、錦川石
錦川石,也稱錦州石、松皮石,出自遼寧省錦州市城西。該石屬沉積巖,石身細長如筍,上有層層紋理和斑點,納五彩于一石之上,更有一種純綠者,紋理猶如松樹皮,顯得古樸蒼勁,多數低于一丈,以高丈余、寬超一尺者為珍貴,大者可點綴園林庭院,小者亦可清供欣賞。
明·計成《園冶》錦川石:“斯石宜舊。有五色者,有純綠者,紋如畫松皮,高丈余,闊盈尺者貴,丈內者多。近宜興有石如錦川,其紋眼嵌石子,色亦不佳。舊者紋眼嵌空,色質清潤,可以花間樹下,插立可觀。如理假山,猶類劈峰。”
5、寬甸石
寬甸石,出自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該石外觀酷似青田石,其色青中帶黃或偏綠,微透明至半透明,光澤極強;肌理多含淺色紫紋,內部為鱗片晶狀結構;但石質燥烈,不易受刀,用力鐫鑿則有鱗狀石片剝落,呈崩碎狀,刻痕斑駁。寬甸石質細較透,硬度與葉蠟石相近,佳者亦可用作刻制印章。
6、綠凍石
綠凍石,又稱遼寧石、丹東石,當地稱岫巖軟玉,出自遼寧省鞍山市岫巖縣湯池鄉。該石屬單斜晶系綠泥石滑石巖,摩氏硬度為2.5;多呈深綠和墨綠色,偶有黃綠或草綠色者;透明至半透明,肌理隱含灰白色或黑色細點;墨綠者近黑,微透明;石質純凈,顆粒稍粗,富有光澤,但多為層片狀結構,綹性較強,石性韌,較難受刀。少數細潤、結密、純凈者可稱上品,亦可用于篆刻印章及雕刻小件作品。
此石因經由丹東市轉口,故也稱丹東石。
7、太子河石
太子河石,出自遼寧省本溪市太子河岸灘。該石質地堅硬,多呈黃白色澤,偶有棕紅、深綠、青灰、墨褐等色,且多伴有石英紋脈;石質由石英巖、灰質巖、花崗巖、變質巖等組成;形態大多圓潤,石表略有凹凸,具有抽象美;有的白色石英質紋理構成似動物、地圖、樹枝、閃電等圖案;純石英質地者,石表常無規則扭曲形成溝洞凸紋,形態怪異。有的變質巖中含鐵、汞、銅、硅、錳等礦物,經過億萬年的氧化,呈鐵紅、血紅、孔雀綠、青灰、墨褐等色,或多色相間,其質地細膩、紋理形色俱佳者亦可雕制成硯臺及案頭小品。
太子河古稱衍水,南源于本溪縣草帽頂子山,北源于撫順市新賓縣紅石砬子山,太子河全長464公里,流經本溪境內173公里,其中本溪市區的河段長約27公里。
8、龍珠石
龍珠石,出自遼寧省西部的玉龍山。該石質地屬硅質巖,摩氏硬度為6~7;色澤以紫色為主,兼有灰白過渡色;石表及石縫中有許多大小不等、色彩各異的石珠,斷面顯木紋狀紋理;造型蒼老古拙,變化奇特,極具觀賞價值。
產地山體為流紋巖、凝灰質巖及角礫巖所構成,龍珠石蘊存在巖石縫的澎潤土中,其形成于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歷久彌堅,成為色彩斑斕的石珠。
9、石魚
石魚,出自遼寧省朝陽市的凌源市、北票市,錦州市義縣等地。該石為白鱘、狼鰭魚等魚類化石,《石雅》載之為“石魚”。多數沉積巖如泥巖、頁巖、石灰巖出露的地區都有分布。道路的切坡、采石場、波浪沖刷的河岸以及懸崖,常剝露出大量魚化石,是理想的采集地點;軟巖石出露之處,若巖石沒有嚴重變形也是較好的采集地;硬巖石則發掘十分困難,且不易得到完整的石魚。
凌源市宋杖子一帶的原白鱘化石,出于晚侏羅—早白堊世義縣組地層。原白鱘為軟骨硬鱗魚次亞綱,鱘形目,匙吻鱘科。體呈紡錘形,長可達1米以上。頭長約為全長的1/4,略扁平,吻部突出,端稍上翹,眼小,口大。軀干和尾部側扁。背鰭較大,居臀鰭之前,大小相似,尾鰭叉裂明顯,近對稱發育。
凌源市大新房子一帶的狼鰭魚化石,出于晚侏羅—早白堊世義縣組下部地層。其體呈梭形,背部平直,體長約為頭長的3.5倍,頭部大小與體高相似。眼大,吻短,口裂較深。鰓蓋骨巨大,長方形。背椎41—47個,尾鰭分叉大、裂淺,常有一個尾上骨。
北票市上園鎮尖山溝一帶的北票鱘化石,出于晚侏羅—早白堊世義縣組下部地層。北票鱘為軟骨硬鱗魚類,鱘目,北票鱘屬。幼鱘不足5厘米,成鱘可達90厘米。體呈長梭形,背緣較平。頭寬而平直,口寬,吻部圓鈍。尾鰭為長歪尾。
北票市上園鎮尖山溝和黃半吉溝一帶的狼鰭魚化石,出于晚侏羅—早白堊世義縣組下部地層。其體小,呈紡錘形。體高約為全長1/4~1/5,頭大,吻端圓鈍,頭長與頭高幾乎與體高相等。眼大,口緣有大的錐形齒。脊椎43~45個,最末三個尾椎上揚,尾鰭分叉淺。鱗片圓形。
義縣金剛山一帶的狼鰭魚化石,出于晚侏羅—早白堊世義縣組地層。其體呈紡錘形,略側扁。頭短,頭長小于體高。額骨寬短,口緣及口內的尖錐形牙齒碩大,脊椎40~41枚。尾鰭分叉,無尾上骨。鱗片圓形,較厚大。
10、海卵石
海卵石,出自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金石灘等地的海灘。該石由硅質巖經海浪潮流成千上億年沖擊磨勵而成,形態圓潤,成色佳,璀璨晶瑩,光滑如玉,品性獨特。
旅順口柏嵐子海灘是海卵石的主要產地,其海卵石質堅、色艷,紋飾、圖案色差較好。色澤多呈淺土黃、灰白、白等色,石上紋飾為深褐色,也有深土黃、綠、藍、黑等色的條紋或斑塊,多構成似山石、樹木、日月等自然景觀畫面;石形飽滿,體量多數在10~30厘米之間,最重不過百公斤。
11、青云石
青云石,又稱綠云石、紫云石、木紋石,出自遼寧省本溪市平山區千金溝、橋頭及南芬區思山嶺一帶。該石質地致密細膩、光滑溫潤;色澤純凈,以青綠色為基調,青藍中帶有幾縷紫紅,碧綠中夾著數道絳黃;紋理清晰,線條優美流暢,如連綿不斷的彩云,或似隨風飄動的絲帶;自然造型大方、形奇如景,大多似山峰,層巒疊嶂、溝壑縱橫,或云霧繚繞、山路盤桓,也有具生動的象形。
青云石屬淺海相沉積成因的泥灰質巖石,形成于六~七億年前,地質名稱“微晶灰巖”,賦存于南芬組的地層中。內含方解石、石英、粘土以及少量的鋇、硼、磷等元素,摩氏硬度為5~6。在成巖過程的氧化與還原交替中,不同時期沉積的層理、不同顏色礦物的組合,形成青綠、翠綠、絳紫、褐紅、駱青、紫綠相間等色彩,其絳紫、褐紅者亦稱紫云石。
青云石裸露地表甚少,一般毛石的表面都裹著一層厚的硬泥,需經清理、拋光、配座等程序,方可觀賞。青云石也是制硯之佳材,成硯溫潤如玉,凝如膏脂,貯水不涸,既澀又滑,叩之如銅。
12、黃蠟石
黃蠟石,出自遼寧省丹東市寬甸縣一帶的鴨綠江畔。該石顏色有黃、紅、黑、灰等色,品種有凍蠟、晶蠟等;形態各異,大者數噸,小者如卵。其體量大而色澤飽滿者,可用于陳設觀賞和園林綴石,小而半透明者亦可作雕刻原料。
13、煤晶石
煤晶石,又稱煤精、煤玉、黑琥珀,出自遼寧省撫順市區西南部千臺山北麓的撫順西露天煤礦。該石質地堅硬,結構細膩,韌性大,色澤黝黑光亮,適于刻鏤,可用于雕刻琢磨各種工藝品,開發歷史較悠久。
煤晶石是由遠古時代柞、樺、松、柏等硬木變成的特殊煤炭,夾雜于一般煤層中間,成分純凈,細密堅韌,比一般煤炭輕。
14、琥珀
琥珀,出自遼寧省撫順市西露天煤礦。撫順琥珀蘊藏在五千多萬年前的白堊紀煤層中,常與煤精伴生,品質堅韌,石化程度高,多呈黃到金黃色,亦有褐、黑、白、花等顏色,透明或半透明,尤其是包含有昆蟲、清晰美觀者,極珍貴。琥珀可用于雕制項鏈、佛珠、佛象、小動物等各種工藝品。
琥珀俗稱煤黃,分布在煤層中的琥珀帶,質量不一。西露天礦從上到下開掘最深處已達400多米,采集琥珀昆蟲并非易事。琥珀從煤層中采出時是黑不溜秋的,需經打磨拋光后才會顯現出晶瑩剔透的本質。
資料:琥珀是第三紀松柏科植物的樹脂,掩埋地下后經過漫長的地質作用,樹脂失去揮發成分并聚合、固化而形成的。屬碳氫化合物,含有琥珀酸和琥珀樹脂,化學成分為C10H16O,其中碳79%,氫10.5%,氧10.5%,有時含少量硫化氫。非晶質體,多呈餅狀、豆狀、長水滴狀或不規則狀等。顏色多呈黃、橙黃、棕、褐黃、暗紅等色,也有淺綠、淡紫等色,極罕見。油脂光澤,透明至半透明。摩氏硬度2~3,密度1.1~1.16克/立方厘米。性脆,無解理,斷口貝殼狀。加熱到150℃即軟化,250℃~300℃熔融,散發出芳香的松香氣味。琥珀可溶于酒精。常含有昆蟲、種子和其它包裹體。
15、遼西化石
遼西化石,出自遼寧省朝陽市的北票市四合屯、凌源市大王杖子、龍城區上河首、朝陽縣波羅赤,錦州市義縣金剛山,阜新市阜新縣大五家子,包括內蒙古寧城縣道虎溝地區等地。該石屬于古生物化石,遼西地區是晚中生代熱河生物群的發祥地,古生物化石種類多、密度大、保存完整,堪稱世界之最,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
遼西化石是由20多個門類、千余物種組成的古生物種群,包括動物界的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哺乳類、腹足類、雙殼類、葉肢介類、介形類、昆蟲類;植物界的楔葉類、真蕨類、蘇鐵類、銀杏類、松柏類、被子植物類等。其中有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早期哺乳動物張和獸的骨架,有地球上第一枝"花"——距今1.45億年的被子植物遼寧古果;有世界上第一批從恐龍向鳥類過渡的動物化石——中華龍鳥、原始祖鳥和尾羽鳥;有保存最完整距今至少1.2億年的蛙類化石等。
附錄:
㈠、藍寶石
◇藍寶石,出自遼寧省丹東市寬甸縣。該藍寶石晶體,呈深藍、淺藍、藍綠等色,半透明至透明,粒徑為5~20毫米,但晶體完整者較少。
寬甸的藍寶石蘊藏在第四紀玄武巖風化而成河流沖積層中,寬甸黃椅山西麓大蒲石河河道、沿岸均有藍寶石分布,黃椅山坡上在大雨沖刷后時有藍寶石出露。該地還有大小在0.5~8厘米之間的黑色橄欖石、紅色鎂鋁榴石、無色透明的鋯石等,亦極具觀賞價值。
㈡、遼寧玉石
除前述之岫巖玉石外還有:
◇海城玉石,主要出自遼寧省鞍山海城市孤山鎮等地。該石為蛇紋石玉石,呈灰綠色,微透明狀?捎糜诘窨讨械蜋n巨型山水工藝品。
㈢、遼寧印石
除前述之寬甸石、綠凍石中質佳者可用于篆刻印章外,另有:
◇云水石,出自遼寧省營口蓋州市羅屯鄉。該石晶瑩剔透,如翠似玉,鮮嫩可人;石中花紋不多,紋理流動飄逸,似云若水;摩氏硬度在2~2.5之間,刀感非常好,宜刻白文印、細朱文印。據《古辰州縣志》載,大唐丁酉年八月唐太宗游碧流河偶得此石,喜而曰云水石。其石產量少,是篆刻印章的佳材。
◇大連凍石,出自遼寧省大連市郊!陡V輭凵绞尽罚“大連凍石產于遼寧省旅大市郊,質堅富有光澤,有黃、紅、白等色。”注:1949年4月大連與旅順合稱為旅大市,1981年2月改稱大連市。